熟悉细胞实验的小伙伴,对动物血清应该不陌生吧?
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后,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理论上)或指纤维蛋白原已被除去的血浆。
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结合蛋白、促接触和生长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
其实,细胞培养从上个世纪开始发展至今,经历了多个阶段:
1885年Roux生理盐水培育鸡胚组织;
1903-1906年Jolly和Beebe等发明了悬滴培养;
1907年Harrison培养蛙胚神经成功;
1910、1912年Carrel
完善了悬滴培养法;
1923年Carral设计创立了卡氏瓶培养法;
随后培养器具不断推陈出新,
塑料瓶、皿、多孔培养板的使用逐渐普遍。
在培养基方面
也经历了巨大变革,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
鸡胚浸出液➡动物血清
直至60年代出现无血清培养基。
而动物血清的种类,
也愈加丰富:
牛血清、马血清、猪血清,
还有兔、鸡等动物的血清,
都有它们的用武之地。
动物不同,分离出的血清也会有所不同。物种来源相同的血清,根据采血时间、血源品质也会分出不同的类别。有些时候,根据实验需求,还要对血清进行一些特殊的加工,因此,市面上的血清种类就变得五花八门了。
所以今天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细胞学动物血清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Let's go!
01
牛血清
牛来源的血清,可以细分为很多种:
根据采血时间分
合格的血清产品,需要严格控制采血时间点,才能保证最基本的血清质量。以胎牛血清为例:
一旦牛胎龄过长,会导致补体系统逐渐发育*,进而使制备的血清中含有补体,影响血清品质。另外,胎牛中各类生长因子也会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丧失,进一步使血清品质下降。
实验不是千篇一律的,根据不同的需求,有时候需要对血清进行一些“定制化处理"。
根据不同品质分
根据内毒素含量不同,血清可以分为不同品质:
当血清中内毒素含量≤10EU/ml时,此血清为特级胎牛血清;
当血清中内毒素含量﹥10EU/ml,≤ 25EU/ml时,此血清为优级胎牛血清;
当血清中内毒素含量≥ 25EU/ml时,此血清为标准级胎牛血清;
根据不同处理分
透析胎牛血清:透析过滤去除10000D以下小分子(如次huang嘌呤和胸腺核苷),避免外源小分子对细胞产生干扰。适合脉冲示踪实验(例如同位素标记特定小分子,并加入到培养体系中,以研究细胞代谢),也适合转染CHO后的筛选等应用。
去外泌体血清:通过超速离心法去除绝大部分外泌体的血清,适用于外泌体相关细胞实验研究。
超低lgG的血清:使用亲和层析等工艺,去除IgG,使其水平低于要求值,可用于抗体、病毒和病毒反应以及细胞表面抗原表位相关研究。
活性炭/葡聚糖处理的血清:可降低血清中类固醇激素的浓度,例如雌二醇、孕酮、皮质醇、睾酮、T3 和 T4。适用于相关激素研究的实验。
▪▪▪▪▪▪
02
马血清
马血清一般分为两种:
第一种马血清含有的大分子蛋白比较多,适用于蛋白封闭;
第二种马血清为细胞培养级别。它经过多次过滤,祛除了许多大分子蛋白,但保留了血清中促细胞生长的活性因子,因而能用于细胞培养,例如神经细胞培养时,培养基中则需要添加马血清。
优质的马血清来自健康马血液,为封闭系统内无菌采血过滤而成,为淡黄色澄清液体,超低内毒素,无溶血,无异物,无细菌、真菌、支原体、噬菌体等。
03
猪血清
猪血清,常用于猪肺炎支原体疫苗的生产。
在对细胞和活疫苗进行支原体检验中,《兽药典》也明确推荐了猪血清作为支原体检验用液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并且,《兽药典》指出在【猪支原体肺炎微量间接血凝试验】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凝集试验】中需要阴性血清,即优质的猪血清,血源必然来自健康动物。
1989年左右,也有国外学者建议用猪血清取代牛血清,用于培养制造非洲猪瘟病毒的细胞(见《动物检疫》 1991年01期《猪血清中的牛血清白蛋白抗体引起非洲猪瘟血清学诊断的假阳性反应》),原因是牛血清中的白蛋白会干扰非洲猪瘟抗体的检测,造成假阳性反应。
04
其他动物源血清
兔血清:
兔血清通常从六个月或更小的动物身上收集,可用于与 BSA 结合用作免疫细胞化学[1]和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封闭血清[2]。
山羊血清:
多用做封闭液,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优质的山羊血清可用于某些细胞的培养[3][4]。
鸡血清:
从屠宰供人类食用的健康鸡中收集的。有研究用于血清维生素 B12 的放射性同位素稀释测定[5]。